海曙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下载    

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增长质量稳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继续保持较强的增长动力,消费结构升级引导投资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较快,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基本延续了近年来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实绩
——生产总值136.64亿元(市局下算反馈数),增长12.5%;
——工业总产值50.08亿元,增长1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66亿元,增长43.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1亿元,增长12.4%;
——进出口总额27.24亿美元,增长38.8%;
——引进企业2643家,注册资金19.00亿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01亿元,增长31.3%。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加快以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主要体现在“四个比重提高”上: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5.60亿元,同比增长16.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4.6%,比重较上年同期(季度数据调整后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税收20.27亿元,同比增长31.4%,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82.8%,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投资额39.30亿元,同比增长45.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9.1%,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单位从业人数达到15.37万人,同比增长9.8% ,占全部单位从业人员的66.1%,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二)现代服务业优势凸现
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9.52亿元,同比增长19.6%;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2.8%,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上升到51.0%。
资源集聚加速 上半年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596家,占引进企业的22.6%;引进注册资金9.45亿元,占全部注册资金的49.8%。现代服务业法人单位达到3282家,从业人员7.32万人,分别同比增长27.6%和19.2%。分行业来看,金融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发展最为迅速。中介服务业单位家数增长最快,单位数达到1626家,同比增长42.9%;从业人员达1.89万人,同比增长107.1%。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银行、香港恒生银行相继落户我区,带动各类保险、担保公司入驻我区,辖区内金融服务业单位达到73家,同比增长46%。具体见(表1):
上半年,我区法人单位数占全大市的比重为9.6%,其中现代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占全大市的比重达29.6%,现代服务业企业在我区内集聚趋势明显。具体见(表2):
表1:现代服务业分行业法人单位数、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
单位:个、人


行 业

2006年6月

2007年4月

2007年6月

法人单

从业

法人单

从业

法人单

从业

位 数

人数

位 数

人数

位 数

人数

现代服务业

2572

58217

3047

71513

3282

72961

现代商贸业

192

9342

214

10238

237

10250

现代物流业

213

8003

255

8062

284

8242

信息服务业

387

6203

439

6576

471

6960

金融服务业

50

16330

72

19318

73

19498

旅游产业

82

914

98

1109

103

1123

中介服务业

1138

9132

1483

18254

1626

18812

文化产业

66

3037

71

2788

74

2854

社区服务业

444

5256

415

5168

414

5222

表2:海曙区现代服务业单位数占全市比重
单位:个、%


行 业

海曙区

宁波市

比重

现代服务业

3045

10280

29.6

大旅游产业

103

525

19.6

金融服务业

73

238

30.7

社区服务业

414

2379

17.4

文化产业

74

408

18.1

现代物流业

284

790

35.9

信息服务业

471

1440

32.7

中介服务业

1626

4500

36.1

注:由于进出口企业不能按行业统计,表2中不包括现代商贸业。
竞争优势明显。统计监测中的302家现代服务业企业(包括23家金融业和电信、移动、网通)1-5月 实现营业收入308.61亿元,同比增长27.6%,分别高出传统服务业、工业增速12.3和19.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3.83亿元,同比增长13.7%,分别高出传统服务业、工业增速26.7和22.5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月均工资2976元/人,高出传统服务业月均工资506元/人,高出工业月均工资1154元/人。
表3:分行业企业主要效益指标比较
单位:亿元、%


行 业 

营业收入

上年同期

同比

利润总额

上年同期

同比

现代服务业

308.61

241.86

27.6

43.83

38.55

13.7

传统服务业

127.90

110.96

15.3

1.86

2.14

-13.0

全部服务业

436.52

352.82

23.7

45.69

40.69

12.3

工业(1-6月)

43.18

39.84

8.4

1.65

1.81

-9.1

注:包括23家金融业和电信、移动、网通
表4: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单位:万元


行 业

营业收入

上年同期

同比

利润总额

上年同期

同比

现代商贸业

1006669

892674

12.8

7960

13576

-41.4

现代物流业

405896

321740

26.2

5409

4578

18.2

信息服务业

279816

258082

8.4

116553

125356

-7.0

金融服务业

1317478

871737

51.1

296402

234271

26.5

大旅游产业

14021

15483

-9.4

-108

-41

 

中介服务业

21807

19094

14.2

5806

3895

49.1

文化产业

35295

34993

0.9

6232

3903

59.6

社区服务业

5142

4831

6.4

17

-13

 

07年开始,现代服务业包括外贸企业,往年数同口径调整。

服务业企业效益报表实行错季报,即分别统计1-2月、1-5月、1-8月、1-11月的财务数据。

分产业来看,文化产业在广播电视集团强力拉动下,利润同比增速达59.6%。房产的旺销带动房销代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仅金百利、银泰销代等四家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实现利润2648万元,同比增长2.5倍,拉动中介服务业利润保持高位增长,同比增速达49.1%。总部在我区的金融服务业、物流业也表现不俗,利润同比增长26.5%和18.2%。现代商贸中连锁企业延续上年度迅猛发展的势头,全区20家连锁企业所辖门店增至454家,营业面积43.92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5.3%和11.6%。进出口 企业受出口退税税率下调、人民币持续升值因素影响,经营效益相对不佳,利润同比下降达40.0%。
(三)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
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累计完成投资38.34亿元,同比增长58.4%。凯洲大酒店扩建、嘉禾大酒店等传统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兴宁饭店和华宇电子厂房改造成南苑e家旅店,汉通中央花园、鄮城饭店等一批餐饮企业陆续停业装修。上半年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08亿元,同比增长13.4%,对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49.0%。244家传统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7.90亿元,同比增长15.3%。传统商贸业实现销售额168.02亿元,同比增长19.5%;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11.4%;传统交通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5.52亿元,同比增长8.6%。商品房 持续旺销,上半年区域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销售商品房3465套,销售面积56.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实现销售额40.03亿元,同比增长39.7%。实现税收2.64亿元,同比增长23.7%。
(四)第二产业产效缓慢回升
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0.08亿元,同比增长1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4.59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较一季度提高6.2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良好,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2.50亿元,同比增长11.4%,增幅略高于低于产值,产销率95.30%。资质建筑业企业累计实现建筑业产值31.24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施工面积达到470.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6%,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2.6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5亿元,同比下降9.1%,实现利税总额2.28亿元,同比下降8.0%,增速分别较一季度提高26.2和18.7个百分点。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得分为194.1分,比一季度提高18.5个百分点。资质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0.85亿元,同比下降20.3%,实现利税总额1.89亿元,同比下降4.9%,增速分别较一季度提高11.5和8.5个百分点。
(五)三驾马车“两快一稳”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66亿元,同比增长43.3%。按投资构成划分:完成建筑工程投资11.95亿元,完成安装工程投资2.47亿元,设备工器具投资2.01亿元,其他费用23.21亿元。按产业构成划分:工业投资下滑与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成鲜明对比,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0.28万元,同比下降55.2%,投资额仅占全区总额的0.9%;服务业投资依托城区区位优势以及我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良好机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完成投资额39.30亿元,同比增长45.2%,占全区投资总额的99.1%。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1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批发零售企业完成零售额83.21亿元,同比增长13.7%;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餐饮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2.1%。物价上涨带动食品类商品快速增长,据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分类商品零售额统计,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达30.1%,其中肉禽蛋类商品零售额增幅高达1.5倍。自营出口增速进一步提升。实现财政口径自营进出口额27.24亿美元,同比增长38.8%,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和一季度提高24.9和4.8个百分点;实现出口额21.96亿美元,同比增长30.4%,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和一季度提高11.6和3.9个百分点;实现进口额5.28亿美元,同比增长89.3%,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和一季度提高98.1和10.1个百分点。
(六)载体建设进展顺利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中提升”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功能性板块的开发建设力度。宁波万豪酒店及万豪中心写字楼项目主体结顶,二期商业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鄞奉路一期首批地块住宅签约率完成91%,搬迁率84%,非住宅签约率完成82%;莲桥街地块拆迁进展迅速,已完成签约率86.3%,搬迁率完成76.4%;五金交电地块顺利启动,已完成签约56户,签约率52.8%。商务楼宇建设进展顺利。科技创业大厦、阳光世界大酒店等一批在建楼宇进展顺利,华联三期、银亿时代广场等一批新建楼宇开工建设。目前全区在建楼宇达到28幢,施工面积103.75万平方米,完成区域楼宇投资 24.13亿元,占区域投资额的比重达到76.9%。预计月湖银座等14幢楼宇年内将竣工交付,新增楼宇建筑面积32.89万平方米,全区商务楼宇面积将达到280万平方米。楼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截至6月,区域商务楼宇入驻企业(包括注册分公司)3425家,同比增长36.9%,吸纳劳动力5.51万人,占全区从业人员数的四分之一,实现营业收入389亿元,占全区企业营业收入的四成以上。商务楼宇已经成为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五)三大收入全面增长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3%。其中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83亿元,增长33.6%。从四大税种情况来看,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增长最快,营业税入库6.29亿元,同比增长35.0%;企业所得税入库6.63亿元,同比增长35.9%。企业效益水平平稳提高。据测算,各行业直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7.34亿元,同比增长21.8%;累计实现利润57.33亿元,同比增长10.87%。居民收入稳步上升。全区城镇集体以上单位从业人员平均收入17925元/人,同比增长10.0%。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达到11775元/人,同比增长9.9%。企业效益水平的提高带动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8.6%,股市的转热带动居民股息、红利收入上升406.6%。
三、经济运行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消费品零售市场外流压力依然
全区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低于全市4.3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为18.6%,较上年同期下降0.75个百分点。近年来,类似于天一广场的休闲购物广场在慈溪、余姚、鄞州等地相继开业,国美、苏宁、话机世界等连锁店纷纷在周边地区开店,连银泰等传统百货业态也入驻鄞州万达广场,周边地区消费品市场同构化竞争对我区消费品市场的分流效应进一步显现。我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在区外实现零售额24.80亿元(占累计零售总额的32.7%),较上年同期增长32.6%,高出我区累计消零售增幅达20.2个百分点。此外,区域内载体建设滞后缺乏新的增量。近两年区域内没有新的大型商场和超市开业,在我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数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仅依靠现有商业主体来实现大的增长是相当困难的。
(二)成本提升影响企业效益提升难度加大
一是产品价格“进出倒挂”压力不减。原材料价格上涨正逐步从工业向投资领域、消费领域传导,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5.7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5.13,工业企业价格倒挂0.57个百分点;建筑材料价格指数为106.70,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103.78个百分点,建筑业企业价格倒挂2.9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类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5.4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2.30,流通企业价格倒挂3.14个百分点。长期的价格倒挂剪刀差直接导致企业成本费用率的上升,压缩企业盈利空间。二是不变成本继续攀升。企业为了维持房租、工资等刚性成本,不得不通过研制新产品、开拓非美元结算市场、扩大经营规模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这些措施不可避免地增加企业的各项管理费用,扩大了流动资金缺口;部分工业企业收款困难,建设集团、水电建设等建筑业企业被拖欠工程款高达6.40亿元;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不得不依靠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银行的连续加息,使企业的财务费用快速增加,进一步挤占利润空间。
表5:分行业收入成本增长情况
单位:%

 

收 入
增 长

成 本
增 长

管理费用增长

财务费用增长

劳动报酬增长

平均从业人员增 长

工业(1-6月)

8.4

10.2

7.1

31.5

17.0

-1.4

建筑业

11.5

11.9

10.7

42.4

11.4

9.6

服务业(1-5月)

23.7

24.2

24.0

-0.4

16.2

8.2

进出口:由于无法按照进出口权统计进出口企业,这里的进出口企业为年销售额中出口额达到50%以上的企业,即主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

核算原则:房地产业按照企业经营地核算增加值。

楼宇投资:包括鄞奉路片区一期旧城基础设施投资和和义大道滨江休闲项目投资。

三是平均工资上涨用工成本大幅增加。上年社会最低工资水平由620元提升到750元,推动平均工资进一步上涨,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增长18.7%,建筑业增长1.6%,服务业增长7.4%。今年以来,仅平均工资上涨部分影响企业利润1.19亿元。
(三)出口可持续增长存在隐忧
我区出口以外贸流通公司为主、以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结构尚未得到改善,外贸流通业企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小,抗风险能力较差。诸多因素制约出口可持续增长:一是人民币持续升值。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上升态势。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 7月1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5845元,创出2007年以来第49次新高。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6.93%。鉴于我国强大的出口能力以及国外市场对我国产品的强劲需求,2007年下半年贸易顺差依然会存在,预期人民币汇率也将继续保持升值趋势。这对我区本来就以薄利多销为主的出口企业带来了越来越大的价格压力。二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我区出口产品中降低税率的产品所占比重较大,7月起将执行的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中取消和降低出口退税税率涉及我区出口商品占全区出口商品的25%以上,也就是说,有超过两成的出口商品竞争力会因此有所降低,从而影响出口。三是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强制认证等各种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呈不断加剧趋势,对外贸出口发展和市场拓展的影响日益加深。来自欧美日等地区的贸易壁垒有上升趋势,将对我区对于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下半年经济运行趋势预测
经过前两年的适应性调整,今年以来我区经济开始步入恢复性增长。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结构与质量相协调的良好态势。预计下半年将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工业生产、社会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将逐步回落;外贸出口保持高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基本与上年水平持平。
(一) 有利因素
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07年,我国经济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上半年经济增幅达到11.5%,快于上年同期10.9%的增长速度。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三季度宏观经济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计三季度GDP实际增长10.9%。国内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我区经济增长的内在基础不断增强。一是对政策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增强,经济开始步入平稳恢复上升阶段。2004年下半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生产总值曾一度下滑至11.1%。2006年开始稳步回升,全年生产总值增幅达12.5%,2007年经济发展继续沿续回升势头。从目前形势看,经济短周期下行态势在下半年还不会出现,预计下半年仍将延续上半年平稳增长的势头。二是经济运行质量在调整中不断提高。地方财力不断增强,上半年地方财政占GDP比重为17.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效益、居民收入同比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三是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逐季上升;固定资产投资中楼宇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上升;出口产品中纺织服装产品下降,机电产品比重上升。这种转变恰恰是对宏观调控和要素供给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为新形势、新阶段海曙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四是全市消费需求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为消费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证券市场的持续牛市进一步增强了居民消费信心。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带动食品类商品销售额的快速上升,将推动我区消费品零售市场的物价性增长。
(二)不利因素
一是国家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今年以来,全国经济运行整体上仍处于上升通道,经济面临从“偏快”向“过热”转化的风险。特别是国际收支失衡、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存在,而且从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来看,国家已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但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不能得到有效抑制。下半年,存贷款利率上调、减征利息税、出口退税率下调等政策将开始执行,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彰显出央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防止经济走向过热的决心,若这一政策的市场反应不明显,不排除国家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的可能性。二是目前资本市场运行风险不断增加,也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可能性。2006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上证指数从2006年初的1100多点上涨至目前的4000多点。在此带动下,全市证券市场交易持续活跃,居民储蓄有所分流。在股市行情火爆的情况下,不排除部分贷款流入股市的可能,资本市场整体运行风险在不断上行。三是要素制约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土地和劳动力短缺、电网性缺电,以及政府投资资金筹措难度不断加大等因素,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下一阶段我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四是房地产投资持续快速下滑。由于房地产投资目前按照房地产企业经营地统计,因此房地产投资中有60%的投资开发地在区外,目前各城区均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地新成立独立法人单位,将分流我区的房地产投资、房地产项目所得税,同时由于基数无法核减,房地产投资将持续下滑。此外房地产开发企业上半年仅购置土地面积3.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3.5%,土地制约也将影响房地产投资持续增长。

 

(撰 写:王 数)